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 详情

【环球报资讯】深入剖析母乳成分 MLCT和UPU技术生产的OPO功能优势被进一步厘清

来源:中国食品报    时间:2023-04-05 18:00:19

本网讯(记者 杨晓晶)中长碳链甘油三酯(MLCT)和1,3-二不饱和脂肪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UPU)技术生产的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在婴幼儿的能量供应、消化吸收及脂质代谢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研究人员目前正在对母乳中MLCT和UPU的组成和含量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探讨二者的消化吸收特性和健康功能,剖析母乳成分的复杂性,阐明生命早期婴儿的脂质营养协同,对支持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科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据研究人员介绍,母乳作为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黄金标准,是婴儿前6个月最佳的营养来源。技术人员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Q-TOF-MS)对我国6个地区(包头、北京、济南、昆明、深圳和西宁)的母乳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22种甘油三酯,包括60种MLCT和15种UPU型甘油三酯,发现MLCT和UPU分别占母乳脂含量的27%和38%,二者的总含量为51.33%–79.12%(如下图)。

根据脂肪酸碳链长度(A)和饱和度(B)分析母乳脂中甘油三酯的组成特点。S,短碳链脂肪酸;M,中碳链脂肪酸;L,长碳链脂肪酸;S,饱和脂肪酸;U,不饱和脂肪酸。研究人员分析发现,地理位置对母乳中MLCT和UPU的组成有一定的影响。与芬兰母乳相比,北京母乳中OLaL和OML含量更高,而OLaO和OMO的含量更低。芬兰、丹麦、美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家母乳中OPO的含量均高于OPL,而我国则相反,OPO/OPL的比例小于1。这可能与我国居民以富含亚油酸的植物油(如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等)为食用油的膳食习惯有关,而西方国家食用油酸型的橄榄油较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消化吸收特性

据研究人员介绍,婴儿期大脑和消化系统发育的能量需求,以及外分泌和胰腺功能的不成熟,突出了婴儿期乳脂消化的复杂性和生化过程的重要性。MLCT和MCT释放的中碳链脂肪酸(MCFA)可被门静脉直接吸收,无需形成乳糜微粒,避开了新生儿不成熟的吸收环境,快速为婴儿提供能量。而MCT因其快速的代谢速率可能导致婴儿肉毒碱不足及肝脏功能障碍,一般不推荐添加到健康婴幼儿的配方食品中。MLCT既保证了中链脂肪酸的摄入,又避免了中链脂肪酸在短时间内释放过快过多而增加肝脏代谢负担。

UPU在消化吸收过程中,根据胃脂酶和胰脂酶消化的位置特异性,UPU的甘油三酯被水解成sn-1,3位游离脂肪酸和sn-2单甘酯。因为UPU被水解下来的游离脂肪酸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不易与小肠内Ca+、Mg+结合,避免形成不溶性钙盐,造成脂肪和矿物质的浪费,且粪便较软。

MLCT结构脂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天然油脂改性产品,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预防/控制肥胖等特殊生理功能,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营养、医药等领域。目前关于MLCT结构脂质的功能主要有以下3方面。

作为能量来源,MLCT比单一MCT、LCT或其物理混合物(MCT/LCT)更为理想,供能速度快且平稳。生酮效应弱于MCT,避免酮中毒。

其次,MLCT可上调脂肪酸氧化通路酶的基因表达,增强肝脏内的脂肪酸β-氧化;同时通过下调脂肪合成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抑制脂肪酸从头合成,降低肝脏甘油三酯含量,减少脂肪积累,从而改善肝脏脂肪代谢。

同时,MLCT更容易被氧化供能,且生成的酮体可以作为替代能源物质,降低蛋白质的分解;促进胰岛素的释放,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

以UPU技术生产的OPO以往仅强调了OPO对婴幼儿的生理供能,实际上对婴幼儿脂肪吸收、粪便硬度有益的是一类UPU的综合作用,包括OPL、LPL及其他微量UPU。

据介绍,UPU的功能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降低婴儿粪便硬度,促进脂肪和矿物质吸收,保护肠道健康。

sn-2棕榈酸能够增加婴儿体重、骨矿物质含量,降低粪便中月桂酸、棕榈酸和总脂肪酸皂的形成。能够增加肠道益生菌的数量,减少肠道侵蚀和组织形态损伤程度,保护肠道健康。

提供更多种类、比例更稳定均衡的脂肪酸。

上述列举的UPU不仅包括以往研究中的OPO、OPL,还包括含其他长碳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甘油三酯分子。这些甘油三酯在不同地区、不同哺乳期的样本中均存在,并且其比例基本是稳定的,并为婴幼儿提供更丰富、更全面的均衡营养。

研究人员指出,母乳中甘油三酯组成复杂,不断剖析母乳脂质组成,对于婴幼儿配方奶粉新型母乳结构脂肪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MLCT和UPU技术生产的OPO是母乳中天然存在的甘油三酯,其功能优势正在逐渐开发,二者在人群实验中的功效及其代谢机制将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初审:李松   责任编辑:肖之涵   审核:欧阳美华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北方商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0   联系邮箱: 55 16 53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