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 详情

入“成”多年,完全“蓉”化|爱上吃折耳根的甘肃小伙|环球快播

来源:锦观新闻    时间:2023-04-30 09:08:03

编前语——


(资料图)

“蓉漂之后、再无漂泊。”这是一句来自人才的肺腑之言,更是一座城市品牌塑造的核心要义。

近年来,成都大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的氛围环境,实现引才、留才、用才的良好效果。

在成都,尊才爱才的文化底蕴深深镌刻在城市基因里。也因此,每年4月最后一周的星期六,被定为“蓉漂人才日”。今年已经是第六个“蓉漂人才日”。在成都人才专属节日到来之际,我们走近几名曾经的“蓉漂”、如今的新成都人,看他们是如何“入‘成’多年,逐渐‘蓉’化”的。

李磊:爱上吃折耳根的甘肃小伙子

看着面前流利地说着地道成都话的李磊,很难看出他居然是甘肃人。这个高高大大的小伙子,因为读研来到了成都,然后成为了一名轨道青年。蓉漂十几年,他见证了城市的变迁,参与了城市的发展,也收获了自己的成长。

10年前坐“火三轮”到学校

10年后500公里+地铁方便快捷

李磊与成都的“初遇”,发生在2012年底,他到成都参加交大研究生推免复试。他对成都交通的“初印象”,是“火三轮”——晚秋傍晚的蒙蒙雨天,他坐了一辆热情揽客的“火三轮”,从火车北站到交大九里堤校区……

“这段时间,成都二环路上的玫瑰花火了。想当初,我刚来成都那几年,二环路高架桥还在修呢!”李磊感慨地说,仅仅从二环路发展变化来看,就能看出成都这十几年发展非常之快,不仅有城市建设的速度,还更多了独属成都的浪漫。

而对于作为城市发展指标之一的公共交通,作为轨道人的他,感触就更深了:“我刚来成都的时候,成都只有1号和2号线。我第一次坐地铁时,连怎么去买票、怎么入闸啊,都没有概念。”在轨道集团工作的他,见证了成都地铁从“十字交叉”到“米+环”成网;从线网里程突破300公里,到跃升至558公里;客运量从2012年达到1亿人次,到今年4月突破100亿人次……

“2020年,我参与了新线筹备工作。当见证到自己参与筹备的号线列车驶出场段时,就像看到了新生命的诞生,那种骄傲与自豪,太难忘了!那一刻真的激动到哭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记忆犹新。

随着成都轨道交通线网的扩张,城市也在他的眼中不断地更新和发展: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开航投运、常住人口突破2100万人、经济总量跨越2万亿元、连续14年位居“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1名……

从学生到有轨电车司机

再到全国优秀团干部

因为选择的是轨道交通专业,所以李磊在2016年研究生毕业之后,顺理成章地选择加入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成为成都地铁大家庭中的一员。

刚进入公司时,他扎根一线,成为了一名有轨电车司机。后来,历经维保技术管理、后勤综合保障、新线筹备组织、车间生产管理等多岗位锻炼,也接受了从窗口到幕后、从执行到管理的多重身份转变。2022年,他成为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团委书记。

“蓉漂十几年,既见证了成都城市面貌的变化、营城理念的变迁,也收获了自己的成长。”2022年4月,他被授予“四川省优秀共青团干部”荣誉称号;而就在上周,他又获得“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的殊荣。“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背后,除了自己付出的努力与汗水外,重要的是在与城市共成长的机遇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而能够参与城市建设,也给了自己一份莫大的归属感与使命感。”李磊说。

成都话十级+火锅重度饕客

还是折耳根爱好者

作为一个甘肃人,李磊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变成一个吃辣比身边的四川同事还厉害的人。“‘蓉’化程度很深,哈哈哈。”他一边笑,一边向记者娓娓道来:

关于成都话——自己刚刚来成都的时候,对四川方言虽然能听懂,但是还是有点儿说不称透(成都话,意为“流畅”)。但现在说起成都话来,自己不讲,别人根本不知道他是一个外省人。

关于吃辣——他说自己应该算比较能吃辣的,比身边很多四川人都更能吃辣。火锅基本上每周都要安排一次,还得是油碟加上小米辣的那种。

关于验证是否是“地道”成都人的“神器”折耳根——刚到成都那次,他就在学校旁边的饭馆吃到了拌在白肉里面的“草草”。“当时完全不能接受,那个味道就像刷鱼缸的水。”谁知道十几年之后,他居然喜欢上了吃折耳根。

在成都的日子里,李磊还收获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在高校期间,曾经组织过一个跑团,认识了一群来自天南海北、热爱跑步的小伙伴儿,大家经常一起运动,也在这个城市共同成长。如今这群小伙伴也都在成都安家立业了。这个也是我能够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可以扎根的一个重要原因。”

吾心安处是吾乡。现在的李磊,俨然已经是一个成都人了。而且他还打算在父母退休后,把他们接到成都来养老。“我爱成都,深爱那种。”他说。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袁弘 海报 袁弘 责任编辑 何齐铁 供图 受访者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北方商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0   联系邮箱: 55 16 53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