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 详情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示例_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当前独家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3-02-13 13:52:12

1、根据中国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9日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体质分为九种:温和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气滞体质、内蕴体质。

2、本标准是应用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跨学科方法建立的体质鉴定标准化工具。并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在国家973计划“基于适人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中得到进一步完善。通过21948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本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和参考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可作为临床实践、规范和质量评价的重要参考。该标准已在多个“治未病”中心、中医药科研院所和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省)试行。


(资料图)

3、体质分类概述:

4、平和品质(A型)

5、总体特征:阴阳调和气血,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6、身体特征:匀称、健壮的身材。

7、常见表现:面色润泽,头发浓密有光泽,眼明鼻亮,嗅觉顺畅,口唇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寒热,睡眠好,食欲佳,大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温强。

8、性格随和开朗。

9、发病趋势:通常情况下,发病较少。

10、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强。

11、气虚(B型)

12、一般特征:元气不足,表现为乏力、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

13、身体特征:肌肉柔软无力。

14、常见表现:平时声音低沉、气短、言语慵懒、易疲劳、精神萎靡、易出汗、舌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15、特点:内向,厌恶风险。

16、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疾病;病后恢复缓慢。

17、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不能耐受风、寒、暑、湿。

18、阳虚(C型)

19、一般特征:阳虚,表现为恶寒,手脚不温等。

20、身体特征:肌肉柔软无力。

21、常见表现:恶寒,手脚不温,喜热饮食,精神萎靡,舌淡细嫩,脉迟。

22、特点:性格安静内向。

23、发病倾向:易患痰、肿、泻等疾病;邪情易由寒变。

24、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耐夏但耐冬;易受风、寒、湿。

25、阴虚(D型)

26、总体特征:阴虚少液,表现为口干咽燥,手足心热。

27、身体特征:身材偏瘦。

28、常见表现:手脚发热、口干、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水、脉细。

29、特点:急躁,外向活跃,活泼。

30、发病趋势:易患乏力、遗精、失眠等疾病;邪感易由热而变。

31、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冬耐夏耐;不耐暑、热、燥。

32、痰湿(E型)

33、一般特征:痰湿凝滞,表现为肥胖、脘腹胀满、口黏腻等痰湿表现。

34、身体特征:身材肥胖,腹部丰满柔软。

35、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腻、多汗黏腻、胸闷、痰多、口黏或甜、喜食肥肉、甜腻、苔腻、脉滑。

36、特点:温和,稳重,有耐心。

37、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疾病。

38、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对雨季和潮湿、重环境的适应能力差。

39、湿热物质(F型)

40、一般特征:湿热

41、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难以适应夏末秋初湿热的气候,湿重或高温的环境。

42、血瘀(G型)

43、一般特征:血液循环不畅,表现为肤色暗沉、舌红紫等瘀血表现。

44、身体特征:胖瘦都有。

45、常见表现:面色晦暗,色素沉着,有瘀斑,口唇暗沉,舌暗或有瘀斑,舌下络脉紫红或增厚,脉涩。

46、特点:易怒,健忘。

47、发病倾向:易患Y、痛综合征、血综合征等。

48、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不耐寒邪。

49、气滞(H型)

50、一般特征:气滞,表现为表情抑郁、焦虑、脆弱。

51、身体特征:大部分人偏瘦。

52、常见表现:精神抑郁,情绪脆弱,情绪低落,舌红,苔薄白,脉细。

53、心理特点: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

54、发病倾向:易患内脏狂、梅花、百合病、抑郁综合征。

55、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的适应能力差;不适合雨天。

56、内在质量(I型)

57、一般特征:先天性障碍,表现为生理缺陷和过敏反应。

58、体质特点:过敏体质的人一般不会特别;先天禀赋异常的人可能有畸形或生理缺陷。

59、常见表现:过敏人群常有哮喘、喘息、喉咙痒、鼻塞、打喷嚏等。遗传性疾病患者具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和家族性特征;胎传疾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的特点。

60、心理特征:因人而异。

61、发病趋势:过敏人群易患哮喘、荨麻疹、花粉症和药物过敏等。遗传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等。胎儿疾病如五迟(勃起延迟、行走延迟、分娩延迟、牙齿延迟、言语延迟)、五软(头软、颈软、手脚软、肌肉软、口软)、开颅手术、胎儿休克等。

62、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适应性差,如过敏人群对过敏季节的适应性差,容易导致慢性疾病。

63、判断体质后如何调整?

64、中医课题组专家指出,体质是可以调整的。体质是先天的,也和后天有关。体质的稳定性是由相似的遗传背景形成的,年龄、性别等因素也会使体质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但是,体能的稳定是相对的。在人老体壮的过程中,由于环境、精神、营养、运动、疾病等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个体的体质会发生变化。体质只有相对稳定性和动态可变性。这一特征是可调体质的基础。

65、药物及相关治疗方法可以纠正阴阳、气血、津液的失衡,这是调体质的实践基础。重视不同体质的病证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对方剂等治疗方法反应的差异,是实施个体化诊疗的具体实践,贯彻“因人而异”的思想。根据不同的体质或状态,或益气、滋阴、温阳、利湿、解郁,或活血,以调节机体的阴阳运动和失衡倾向,体现“以人为本”、“治标治本”的治疗原则。及早发现和干预体质的偏颇状态,病因预防,早期临床预防,临床预防,实现调中辟邪,调中防病,调中防变,可以用来实践中医的“治未病”。比如阳虚怕冷的人,可以多吃牛羊肉、韭菜、生姜,少吃梨、西瓜、菱角等生冷食物,少喝绿茶,吃当归生姜羊肉汤,进行个体化健康管理。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北方商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0   联系邮箱: 55 16 53 8@qq.com